与腺样囊性癌治疗相关的肿瘤疫苗

孔璐 2022-09-14 22:47:30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可发生在泪腺、鼻窦、乳腺、皮肤和生殖器官等,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5%,涎腺是ACC最常见的原发部位。ACC的特点是进展相对缓慢,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神经周围浸润是ACC局部进展的特征和不良预后指证,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80%的ACC患者可观察到MYB-NFIB基因融合或者MYBL1基因改变,可能参与了ACC的肿瘤发生和维持。因此认为,MYB是一个重要的靶点。MYB的强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已经被证明对模型鼠及部分患者有效。但其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围绕ACC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比较热门的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以及靶向MYB的癌症疫苗(Cancer Vaccines)等。

澳大利亚墨尔本彼得·麦卡勒姆(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罗伯特(Robert)研究团队研发的TetMYB疫苗是一种针对MYB的DNA疫苗。将全长MYB cDNA重组到DNA疫苗载体pVAX1中构建而成。已证实TetMYB疫苗对治疗MC38(在C57BL/6模型鼠上建模)小鼠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在于通过诱导记忆型T细胞的活化及其浸润,进而杀死肿瘤细胞,有效预防模型鼠肿瘤的转移与复发。目前,该疫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临床研究中心,招募MYB异常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同样MYB异常的ACC患者进行I/II临床试验,试验编号MYPHISMO(NCT0328 727)中。针对MYB的免疫调节治疗是另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

2022年5月,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宣布:一种靶向任何实体瘤的通用型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并将此成果发表在《Nature》上,题为“A vaccine targeting resistant tumours by dual T cell plus NK cell attack” 的研究论文。主要机制在于该疫苗通过靶向MICA/MICB应激分子,阻止肿瘤细胞对MICA/MICB分子的切割,激活两种主要杀伤型免疫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不需要依赖特异性的肿瘤抗原,因而避免了治疗中的个体差异。此效果已在小鼠和恒河猴身上得到验证,临床设计正在进行种。预示着治疗的新格局已打开。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 孔璐

网友评论注册 人评论
0/14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