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癌症患者绝望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表于:2022-08-28 22:35:24 0
乐天天
注册时间:2021-10-11 13:36:27
  • 18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Ol4年12月21日第30卷鸯终第36期          No.36
 
住院癌症患者绝望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李巧艺江锦芳钟鉴宏李东洋邵晓丽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癌症患者的绝望感现状。方法    抽取445例癌症患者,使用BHS进行绝望感的测评,按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2组患者间绝望程度的差异。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中无绝望感182例占40.9%,轻度绝望178例占40.0%,中度绝望68例占15.3%,重度绝望17例占3.8%。青年组与中年组的绝望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居住地及治疗时间的患者绝望感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多数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感,治疗时间、居住地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绝望感。
[关键词】 住院; 癌症患者; 绝望; 现状; 调查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the current sense of hopelessness Li Q皿巩 Jiang Jinfang', Zhong Jianhong, Li Dongy叩g, s加oX如li.'Department of Chemotherapy, the Affil皿ed Tu­ mor Hospital,。if Gii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l'l叩ning 530021, China
Corresponding皿thor·· J皿g Ji几如g, Emoil:jiangjinfang20082008@J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sense of hopeless­ ness. Methods 508 cancer patients in th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 - 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youth group and the middle aged group. Beck Hopelessness Scale (BHS) was as - sessed to compare the depression degree between the youth group and the middle aged group. Results In general, without a sense of hopelessness in 182 patients (40.9%), mild hopelessness in 178 patients (40.0%), moderate hopelessness in 68 patients (15.3%), severe hopelessness in 17 patients (3.8%). How­ eve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depression degree between the youth group
and the middle aged group, while significa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welling places and treatment time. Conclusi血s Most cancer pati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hopelessness. Duration of treatment, dwell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patients'sense of hopelessness.
[Key words]  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  Hopelessness;  Present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DOI: l 0.3760/cma.j.issn.l 672-7088.2014.36.00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22008239)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通信作者:江锦芳,Email:jian印infang20082008@l63.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Ol4年12月21日第30卷卷终第36期  ChmJPracNurs,December21 2014,Vol.30,No.36                              • 19 •
 
 
绝望是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往往产生于在生活或事业或爱情受到重大打击而看不到重新开始的道路时。癌症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恶性疾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但对患者的身体、心理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应激,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叽多次就医,反复治疗,各项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病情久治不愈,时好时坏,复发,转移,再加上经济问题等,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癌症患者的身心都受到重大打击。当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有些患者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出现自杀的行为。有学者认为,绝望是抑郁和自杀的中介,绝望与自杀的相关性比抑郁与自杀的相关性更明显叽而癌症患者的自杀危险度几乎是一般人群的2倍叽绝望与自杀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住院期间进行绝望感的评估可帮助护士尽早意识到癌症患者是否有自杀倾向。本调查以肿瘤医院的住院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的Beck绝望量表(BHS)研究癌症患者绝望感现状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护士了解当前癌症患者的绝望程度,为自杀的预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l.对象。选取2013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l8~60岁,确诊为癌症(不受癌症类刮限制),即将或正接受化疗需反复住院的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患者神志清楚、能阅读文字或可以正确回答问题。排除标准:出院患者;患者有认知障碍或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发放问卷50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445份,有效回收率为87.6%。其中男217例,女228例,年龄l9~60岁,平均年龄(43.93士9.30)岁。在进行总体分析之后,将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即青年组 (19-44岁)共218例,平均年龄(36.27士6.26)岁;中年组(45~60岁)共227例,平均年龄(51.29土4.62)岁。2组患者在性别、种族、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方法。采用BHS对患者进行评估,规定统一的指导语,强调保护患者隐私,由患者自行填写,对千某些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由测评人员协助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统一回收问卷。(I)BHS共20个

条目,由对未来的感觉、动机的丧失和对未来的期望
3个维度构成,答案为“是""否“双选类型,采用l~O
(正误型)评分,总分范围0~20分,其中9项为正性描述,11项为负性描述,凡负性条目均为反序计分。评分越高表明绝望程度越高,按照总分分为4级: 0~3分正常,4~8分轻度绝望,9~14分中度绝望,
15~20分重度绝望14100 (2)对未来的感觉条目内容包
含了对前途、未来的僮憬;动机的丧失条目内容包含了在困境时是否会寻求帮助、是否会放弃努力的机会;对未来的期望条目内容包含了对长远生活的期待。当这些条目的得分越高,相应的消极应对也会越明显。通过比较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可以看出主要影响患者的负性面,从而给予帮助。
  1. 数据处理。调查表回收后,再次核对,全部数据量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总体资料的分析,其中在比较患者对未来的感觉、动机的丧失和对未来的期望3个因子之间的得分差异时使用配伍设计方差分析、区D多重比较。在进行影响患者绝望因素的分析时,绝望程度的比较使用¥检验,在3个因子平均得分方面的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2组患者绝望程度比较用¥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l.癌症患者绝望感总体情况分析。依照绝望程度的判断标准,调查对象中无绝望感182例占 40.9%,轻度绝望178例占40.0%,中度绝望68例占
15.3%,重度绝望17例占3.8%。445例患者对未来的感觉、动机的丧失和对未来的期望3个因子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 I和2,经非参检验,P<0.01,说明因子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对未来的感觉得分均小于动机的丧失得分和对未来的期望得分,P均<0.01;而动机的丧失与对未来的期望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男女患者城镇与农村患者、初次诊断与多次住院患者的绝望程度比较见表l。
  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院癌症患者3因子评分比较见表2。
  3. 青年组与中年组患者绝望程度分布比较见表3。
 
. 20.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Ol4年12月21日第30卷卷终第36期         No.36
 
本研究结果显示,城乡癌症患者的绝望感是存
讨论
 
 
从本次调查看,仅有40.9%的癌症患者不存在绝望感,其他59.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感: 40.0%的癌症患者存在轻度绝望感,15.3%的癌症患者存在中度绝望感,重度绝望的占3.8%。说明在癌症人群中,大多数患者存在绝望感,只不过轻重程度有所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患者对自身疾病知情的多少、疾病进展情况、治疗手段的差异、治疗效果伴随的并发症、治疗的不良反应、自身性格、家庭经济能力、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有关。在调

在差异的,本次调查中,67.5%的农村患者存在有不
同程度的绝望感,而城镇患者只达到52.2%,农村患者也比城镇患者容易出现中等强度以上的绝望感,农村患者为23.5%,城镇患者为15.5%;在3个因子得分情况中,衣村患者的得分都高千城镇患者。这与患者所接受的疾病知识教育不同、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就医难度的差异、医疗费用所产生的压力等有关。
表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院癌症患者绝望感程度分布比较
 

尤绝轻度中度重度
 
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沟通时活泼热情的患者绝望得分较低,大多不存在绝望感;而沉默寡言、表情痛苦、每道题反复琢磨的患者绝望得分偏高。在绝望感的3个因子中,动机的丧失与对未来的期望得分之间是没有差异的,都高于对未来的感觉得分,说明有绝望感的患者不仅对未来抱着消极的期待、悲观
 
男性 217 93 84 34 6 1.850 >0.05
女性 228 89 94 34 II    
城镇 245 117 90 30 8 11.446 < 0.05
农村 200 65 88 38 9    
初次确诊 147 71 54 18 4 5.124 <0.05
多次住院 298 111 124 50 13    
的预期,在行为应对上,会出现不愿意寻求他人帮
项目         例数

望感绝望绝望绝望

K值P值
 
表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院癌症患者3个因子评分的比较(M)
助、不配合治疗、自行中断治疗、放弃治疗等的消极                                                                                                                      
 
行为。这提示医务人员要多关注癌症患者的绝望感

项日          例数      对未来的感觉      动机的丧失      对未来的期望
 
男性
心理,特别注意中、重度绝望感的患者,除针对疾病                女性
本身的治疗外,也要重视并发症,尤其是疼痛的处             Z值
理,尽可能做到使癌症患者尤痛;策略性地对患者讲                P值
解疾病知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疑虑,针对性地进                 城镇

217
228
 
 
 
245


 
-1.23I
 
>0.05

 
-0.591
>0.05

2
2
-2.604
<0.05
2
 
行解释,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I5],帮助其积极应对各项治疗,对治疗抱有希望。
研究证实,癌症患者的绝望程度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但在3个因子的得分比较中,可看到在对未来的期望得分上,女性患者得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其他2个因子没有差异,说明相较千男性癌症患者,女性癌症患者对未来的期望相对较低,对治疗的效果抱有较低的期望,存在较悲观的预期。女性患者承担着多种家庭和社会角色,有的患者由于需要手术切

衣村              200
Z值
P值
初次确诊        147
多次住院       298
Z值
P值
青年组           218
中年组           227
Z值
P值


-3.202
 
<0.05 
 
 
-2.202
<0.05

2.471
<0.05

2
-2.677
<0.05
 
 
2
-1.180
>0.05
 
 
2
-2.063
<0.05

2
-2.269
<0.05
2
2
-2.708
<0.01
2
2
0.054
>0.05
 
除或部分切除生殖器官,害怕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担心正常的生理功能减退或丧失,如不能生育、女性生殖器官功能失常、性生活不和谐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6]。在这一方面的治疗护理上,医护人员应更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在做健康教育时应更为详细,耐心,让患者尽可能理解每项治疗,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更积极地应对治疗,对治疗效果有正确的认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初次确诊对癌症患者的
绝望感是有影响的。多次住院的患者比初次确诊的患者较易出现绝望感,且中等强度以上绝望感达到了21.1%,而初次确诊的患者为15.0%;存在重度绝望感的患者也大多分布于多次住院的患者中。在动机丧失的得分方面比较,初次确诊与多次住院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未来的感觉的得分和对未来的期望得分,多次住院的患者得分都高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年12月21日第30卷卷终第36期                                                                            No.36                                    •  21 •
 
 
千初次确诊的患者。出现这一现象有以下原因:(1)初次确诊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尚未有足够的了解,甚至不知情;(2)初次确诊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抱有较高的希望;(3)多次住院的患者多次经历了治疗的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疼痛、瘫痪等,自我照顾能力低下;(4)多次住院的患者虽持续治疗,但很多出现了癌症未控、复发、转移;(5)多次住院的患者已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家庭负担更重。晚期癌症患者经常感到内疚和自尊的伤害,甚至产生丧失求生的欲望,同时为家人所受到的精神、身体上的负担感到伤心悲哀;为不能履行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职责感到挫折和愤怒;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疾病的恐惧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710在调查中有位癌症晚期的患者这样留言:“因为我患了绝症,什么都做不得,甚至把家庭拖入无底洞,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痛苦,我都很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但是做不到,一痛起来什么念头都有。如果不是顾虑着孩子还小,我早已经……但这一切又有什么作用?每个月领儿百元病假工资根本不够开支和看病所花费用,老公工资垫完进来,全靠亲戚朋友救济,欠他们越多,我越内疚,越想走快一步。"
表3青年组与中年组患者绝望程度分布比较
 

无绝望感      轻度绝望       中度绝望      重度绝望

为对前途、未来的僮憬,青年组患者年龄层较低,有很多在校生或刚入社会拼搏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斗志却突患恶疾,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就像一面镜子霎时出现了裂痕,未来变得模糊了,使得这一因子的得分青年组高于中年组。中年组年龄层较高,在对治疗的积极性、寻求帮助这一方面不如青年组,青年组的患者较年轻,大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还能走更远的路,能够对社会对家庭负责、尽一份力,并且他们更能承受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对治疗的理解能力、配合度更高,因此,青年组患者更听从医务人员的治疗安排,使得在动机丧失的得分上中年组较高。虽然当今对癌症的治疗已有很大进步,但还是有很多人闻癌色变,并且治疗也只能延长生存期而很少能达到完全消除疾病,因此,在对未来的期望得分较高且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即将或正接受化疗需反复住院的癌症患者,了解患者心理改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同时使化疗取得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植凡本次调查是针对广西地区癌症患者的横断面调查,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可能会与发达地区的患者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未来的工作可以针对发达地
区的癌症患者做绝望感的调查,比较不同地区间的
 
组别       例数



 
青年组 218 88 40.4 89 40.8 30 13.8 11 5.0
中年组 227 94 41.4 89 39.2 38 16.7 6 2.6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差异,以了解中国癌症患者的绝望感现状。
 
 

K值                                                      2.429
P值                                                     >0.05

研究还发现,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2组的绝望程度分布较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度绝望的患者中,青年患者的人数几乎为中年患者的2倍,但经f检验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这一结果有2种可能。一是2组患者在重度绝望的病例
数是没有差别的;另一情况与样本含量的大小有关,扩大调查的病例数再进行统计分析,可能会得到青年组患者在重度绝望的病例数多于中年组的结果。虽然2组患者的绝望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他们在因子的得分上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未来的期望得分,2组患者得分都相对其他因子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未来的感觉得分,青年组得分高于中年组;在动机的丧失得分,中年组得分高于青年组。对未来的感觉的条目内容

参考文献
 
[ I l常云丽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7C):79-80.
[2] YoungM, FoggLF, ScheftnerW, et al.Stable tr幻I componts of hope­ lessness:baseline and sensitivity to depression [J]. J Abnonn Psycho!, 1996(2):155.
[ 3 ] Misono S, Weiss NS, Fann JR, et al. Incidence of suicide in persons with
cancer[J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26(13) :4731-4738.
[ 4] Barbara AB, Elaine Walke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山cidal behavio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J ] Journal of Abnonnal Child Psychology, 1986, 14(4) :591-604.
  1. 马艳会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 26(6C): 38.
  2. 李齐心,万九菊,邓菊芳,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照顾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23):74-75.
  3. 智晓旭,周立,李娜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6):32-35.
  4. 李小琴心理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
护理杂志,2010,26(12C):44-45.
 
回帖